作為一名急癥科男護士,李成輝將醫者仁心視為天職——
他每天沖刺在救死扶傷的道路上
李成輝在開展急救培訓。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陸飛龍
“病人無醫,將陷入無望;病人無護,將陷入無助。”中國第一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王琇瑛的這句話,李成輝一直牢記在心。這名26歲的蘇州科技城醫院急癥科護士將救死扶傷視為自己的天職,路遇險情,他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夜逢車禍
挺身而出救助傷員
深夜,一輛白色轎車停在230省道的路中央,前方躺著一個小伙子和一輛被撞得變形的電瓶車,“我上前詢問的時候,小伙子表示已經不能動彈了。”今年10月初,李成輝駕車途經230省道水蜜桃市場公交站時,發現路上發生一起車禍,傷者躺在地上生死未卜,肇事司機在一旁嚇得不知所措,現場連安全警示標志都沒有放置。李成輝趕緊靠邊停車,上前去幫忙。他將自己車內的安全警示牌安置到位,第一時間撥打120求救,然后上前詢問傷者的情況。傷者意識清醒,但髖部及下肢已無法動彈,疼痛不已。李成輝判斷傷者可能發生骨折,“如果是髖部和骨盆骨折的話,出血量會很多。”他立刻回到車上拿出常備的急救包,跟車里同為護士的妻子交代了情況,讓她一起幫忙。兩人對小伙的骨折部位進行簡單固定,對創面進行清洗消毒,并不斷安撫傷者情緒。救護車到達后,他將傷者抬上救護車。當晚出車的120救護人員正好是李成輝所在醫院的同事,李成輝向救護人員交代了基本傷情?;丶液?,李成輝還是有點擔心,電話詢問后得知小伙子傷情穩定、沒有大礙,他才放下了懸著的心。
“我的父親是一名共產黨員,從我記事起,他就一直用話語和行動教導我,要熱心幫助有需要的人。”李成輝說,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時刻準備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別人。
守職盡責
樹立醫者仁心的責任感
讀高中時,李成輝經??匆恍┡c醫療相關的影視作品和書籍,對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的高尚形象心生向往,當時身邊親人因為意外去世,讓李成輝堅定了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決心。從哈爾濱醫科大學畢業后,他入職蘇州科技城醫院急癥科,成了一名護士。
“護理職業本身沒有性別之分,只有專業與否。和女護士一樣,我們男護士也具備同樣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盡最大努力護理病人。”李成輝說,男護士在現場搶救、手術室、重癥護理、儀器操作等方面,甚至還有一定的性別優勢。
3年前,李成輝初上崗位時,在手術臺上救護的第一位病人,就是一名車禍急救患者。剛進入臨床工作的他,還不能把理論知識熟練應用于實踐,在焦慮迷茫中度過了一段艱難時刻。“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他給自己鼓勁,遇到疑惑就記錄下來,閑暇時再查找資料解決疑惑,反復揣摩,不斷地積累經驗,專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護理技術和醫者仁心的責任感,成為他的本能。
普及技能
為3000余人開展急救培訓
急診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確定性。在急診科護士這個光榮的崗位上,李成輝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的青春。疫情暴發以來,他積極響應科室號召,堅持奮斗在前線。作為院內應急核酸采集隊人員,響應醫院號召,他積極加入演練,科室臨時有需要人員加班,那一定會有他的身影。
全國每年有50多萬人死于呼吸心跳驟停,而得到有效救治的人數不到3%,普及救護知識迫在眉睫。2019年,李成輝成為紅十字會救護培訓師,隨后成為江蘇省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基地秘書。通過走進社區、校園、企事業單位或醫院培訓基地,為3000余人開展了急救培訓,完成了20余次醫療保障任務。秉持紅十字精神,他已登記遺體(器官、眼角膜)以及造血干細胞捐獻,獲推舉為蘇州高新區紅十字會員大會代表,獲評蘇州高新區優秀共青團員。他說:“作為一名急癥科護士,我會在應急救援、普及救護的道路上一往無前、義無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