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梅蕾 通訊員 蘇絲)日前,蘇州絲綢博物館承接的明代況氏家族圣旨修復和復制工作驗收會議在蘇州況公祠舉辦,這是明英宗朱祁鎮賜蘇州知府況鐘之父況仲謙和況鐘之妻萬夫人的2道圣旨,賜予時間為正統六年,距今580余年,均屬家族傳世品。
2道圣旨面料為絲綢織品,損傷較為嚴重,污跡、撕裂、缺損、破洞,局部甚為糟朽,研究及實施工作具有一定挑戰性。蘇州絲綢博物館以王晨研究員為主的專業人員堅持“最少干預、最佳加固度和可逆性”原則,慎重采取了相適合的去污除塵方式和以針線為主的襯補方法。同時承擔的復制工作以原件技術數據為依據,實施了較為復雜的絲織工藝研究,達到與原件一致的織物結構和質地風格。
此外,圣旨上書體的臨仿雖然超出常規絲織品復制的范圍,但還是通過“技”“藝”結合達到比較高質量的復原。由于復制件的裝幀工藝也參照原件,因此2件圣旨復制品涉及紡織工程、傳統裝裱、縫制工藝、書法藝術等多領域,并且該復制品面料還被巧妙應用于原件缺失部位,最大限度滿足了完整度與美觀度。經蘇州市文廣旅系統內資深專家現場查看驗收和聽取工作匯報后,一致認為:實施的修復和復制工作符合珍貴歷史遺存的保護原則和保護要求,能夠滿足更好地收藏、保管、研究和展示功能,達到了較高的修復與復制水平。
歷經4年的修復和復制工作雖然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難題,但得到了江蘇東南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和蘇州花線廠等單位同行的大力支持,許多工藝環節的“創新”為類似文物的修復保護和復制提供了實踐經驗與樣本?!吨腥A況氏族譜》編修委員會主任況勛澤先生代表況氏家族將復制件捐贈予蘇州絲綢博物館。同時受贈的還有蘇州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況公祠、況鐘故里江西靜安縣況鐘紀念館。